当前位置:市统计局>统计公报>区县公报

桑植县统计局关于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
来源: 发布日期: 2014-04-30 作者:

2013年,桑植县各族人民在县委、县政府的领导下,以分类指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总揽,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,坚持宏观政策要稳、微观政策要活、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思路,统筹稳增长、调结构、促改革惠民生,探索创新宏观调控方式,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、稳中向好,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。

一、综合

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。初步核算,全县生产总值为605568万元,同比增长6%,比上年减缓6.8个百分点,其中:第一产业增加值81110万元,增长2.6%,第二产业增加值146475万元,增长9.8%,第三产业增加值377983万元,增长5.4%。人均生产总值为15672元,同比增加1047元。

结构调整取得新成就。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3.4∶24∶62.6转变为13.4∶24.2∶62.4。其中,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0.1%。第一、二、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.7%、38.5%和55.8%。其中,工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上升到30.2%。

 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: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任务仍较艰巨;节能减排和经济发展下行的压力依然较大;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较重等。

二、农业和农村经济

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。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3363万元,增长2.6%。林业生产在稳定退耕还林成果的基础上,进行了产品结构调整,完成林业产值15697万元,增长2.1%,完成造林1915公顷。畜牧业生产产品结构适度调整,完成畜牧业产值37159万元,增长1.6%,主要种植业、林业产品产量及牲畜存出栏情况见下表。



渔业生产保持增长。全年水产品总产量为1253吨,同比增加119吨、10.5%,其中养殖产量339吨, 同比增加17吨、5.3%。

农村科技水平基本保持稳定,农业机械化进程有所加快。全县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94181千瓦/33513台,同比分别增加7.9%/36.1% ,其中:柴油机134593千瓦/10022台, 汽油机7596千瓦/7131台,电动机51992千瓦/16360台;大中型拖拉机17997千瓦/635台,小型及手扶拖拉机37224千瓦/2776台,耕整地机械10867千瓦/1824台,农用排灌机械22123千瓦/9160台, 机动喷雾器806千瓦/304台,收割机4658千瓦/131台, 机动脱粒机6536千瓦/6768台,农产品初加工机械61443千瓦/11150台,农田基本建设机械1717千瓦/35台。全年完成机械化耕地面积12.95千公顷,比去年增加0.5千公顷, 机械化收获面积4.15千公顷,比去年增加0.16千公顷,机械植保面积13.77千公顷, 比去年增加0.1千公顷;农机产业总收入11145万元,比去年增加1083万元。

三、工业

工业生产稳步发展。全年全社会实现工业增加值12.15亿元,同比增长9.2%。

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基本稳定。年末全县在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8个,与上年持平;其产、销、效益及主要产品产量如下:

 


四、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

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。全年固定资产投资38.03亿元,比上年增长23.4%。其中:城镇投资33.21亿元,同比增加36.2%,房地产开发投资4.82亿元,同比减少25%。

建筑业在投资拉动下,速度效益逐步回升。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.5亿元,同比增加13.2%。

五、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

交通条件逐步改善。全县公路通车里程为2341公里,其中省道185公里,县乡道1200公里,村道956公里。年末营运客车495辆,同比增长20.2%,营运货车1231辆,同比减少21.6%。全年完成客运量/客运周转量967.21万人/64617万人公里,同比分别增长1.2%/6.4%,完成货运量/货运周转量322.18万吨/59085万吨公里,同比分别减少8.1%/16%.

邮电通讯业稳步发展。全县邮电通讯业完成业务总量1.2亿元,比上年增长10%。年末全县固定电话用户2.91万户,其中:住宅用户2.4万户,同比分别减少18%和14.3%;移动电话用户26.2万户,同比增加27.7%。

六、商业、旅游业

商品市场稳中趋活。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0756万元,比上年增长10.1%,按行业分:批发24943万元,增长31.3%,零售业138987万元,增长8%,住宿和餐饮业36826万元,增长6.3%。按销售所在地分:城镇166271万元,增长9.7%,乡村34485万元,增长11.9%。全县拥有各类市场26个。

旅游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。全县接待国内外游客288.66万人次,实现旅游收入131017万元,同比分别增长12% 和13.3%。

七、财政、金融业

财政收支状况有所好转,收支增速均在两成以上。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44604万元,比上年增长10.8%,其中: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8855万元,增长16.3%,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06204万元,增长11.2%。

金融平稳运行,存贷款继续增长。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6.06亿元,比年初增加8.31亿元,其中个人存款46.3亿元,比年初增加7.1亿元。各项贷款余额34.87亿元,比年初增加5.06亿元。

八、科学技术和教育

科教兴县进程加快,科技队伍稳步发展。全县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5120人。继续被省确定为知识产权试点县。

教育事业稳步发展。全县有各类学校235所,其中完全中学3所,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所,初中29所,小学218所(含九年制学校16所)。年内中小学招生数为13664人, 同比增加189人、增长1.4%,其中小学、初中、高中分别为5449人、5200人、2165人;毕业生为10933人,同比增加826人、增长8.2%,其中小学、初中、高中分别为5052人、3855人、1776人;年末在校学生总数为53441人,同比增加1559人、增长3%,其中小学、初中、高中、职中分别为31594人、13792人、6097人、1958人;年末有专任教师3037人。九年制义务教育已在全县基本普及,年末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.1%,小学在校学生辍学率0.05%,小学毕业升学率99.5%,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5.9%,初中在校学生辍学率1.28%。

九、文化宣传和卫生

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。年末拥有电影发行机构1个,电影队5个,电影院2个,文化馆1个,图书馆1个,文化站39个,均基本保持稳定。全县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%,年末拥有有线电视用户2.8万户。

外宣上稿踊跃。全年在党报党刊共刊发1205条,湖南日报63条(其中头版头条3条),张家界日报1141条(其中头版头条25条),光明日报头版头条1条,在市台上稿156条,省级台上稿10条。其中《三联三增七攻坚》、《破冰行动,加快推进重点项目》等专版在全市范围内影响甚大。6月份成立了《红网桑植》,开办各种“专题报道”栏目,针对县内重点新闻事实,发表正确舆论,成为主流宣传阵地。播出《桑植新闻》209期,《法治周刊》34期。在张家界市广播电视协会组织的2012年度张家界广播电视奖评会上,19件参评电视作品中,获得一等奖2个,二等奖3个,三等奖6个,创新奖1个。电视新闻长消息获得2012年度湖南广播电视奖二等奖。

文化事业发展活跃。一是夯实文化基础阵地。为1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配送文化共享设施设备,折合投入128万元;实施“村村通”工程,发放直播卫星村村通设备36个乡镇6000余套,实现了上级任务目标20户以下1207个自然盲村开通广播电视用户14848户无线覆盖;对“两馆一站”免费开放工作加强督查指导,县图书馆全年接待读者5000余人次,图书流通4000余人次,市民借阅读书达1万册。二是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。对在桑植非遗保护传承工作作出贡献的27位传承人政府给予大力资金扶持和资助;5月份组织将桑植花灯、桑植傩戏、跳丧舞作为第四批国家级非遗项目按程序申报,公示第二批市级非遗传承人;组织《田野调查》行动,对民间非遗项目进行抢救性搜集整理;确定芙蓉桥白族乡“桑植县白族文化示范保护区”、芭茅溪乡“桑植民歌示范保护区”为非遗生态保护区。三是活跃群众文化。做好群众文化辅导工作,县文化馆派出文化服务工作者深入乡镇,指导开展文化服务活动,下乡辅导文艺节目500多个,指导桑植民歌教唱近200余首,共享人数达15000余人。现在仅县城内就有群众文化辅导网点18个。指导了正月县城区元宵灯会群众文化活动、三月份芙蓉桥白族乡 “三月街”文化艺术节,特别是“欢乐潇湘·民歌桑植”群众文化活动。全县各乡镇(村)共演出45场,演出组织130支队伍,上台演员1800多名,创编节目680多个,近10万人次观众享受文化大餐。目前,县城区健身舞活动向社区街道延伸,全县现有业余文艺团队100多支。县非遗传承中心全年为乡镇巡回送戏下乡50余场,为县委、政府公益性接待演出10余场,其它形式演出10余场。全县为农村放映电影6400余场。

医疗卫生保健事业平稳发展。全县拥有医疗卫生机构52个,其中医院2个,卫生院38个,专防站所3个,妇幼保健站1个,与上年持平;卫生技术人员1387人,同比增长0.7%,其中:执业医师385人,执业助理医师194人,注册护士394人。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, 全县实际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农民34.87万人,平均参合率为97.5%。

十、人民生活与民生建设

城乡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。年末有百岁以上老人15人,全年发放百岁老人补助4.3万元。全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48元,其中:工资性收入2510元,经营净收入2054元,转移性收入1439元;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4245元;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5%;年末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2.4平方米。

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89元、同比增长7.7%,其中:工资性收入5735元,经营净收入2867元,转移性收入1596元;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7432元;年末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3.1平方米;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34.6%,比上年末提高1.2个百分点。

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226元,同比增长9.7%,其中:工资性收入1145元,经营净收入1710元,转移性收入1372元;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897元;年末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2.1平方米。年末贫困人口11.84万人。

民生进一步改善。全县新增城镇就业人员2512人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总人数为34.87万人,参合率为97.5%;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.5万人。年底城市、农村低保对象分别为0.94万人和3.05万人,城市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253元,同比增加22元;农村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112元,同比增加12元。解决农村2.13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。完成71个村的农网改造。农村28万人和城镇0.29万人参加了养老保险。

环境质量状况有所改善。年平均空气环境质量达标率91%,地表水质达标率为100%。城镇污水处理率81%,农村垃圾集中处理率14%。全年单位GDP能耗为0.77吨标准煤/万元,同比下降3.2%,其中规模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2.2%。

十一、人口、安全生产与社会治安

2013年末,全县总人口474202人,其中男性247189人,女性227013人;农业人口412726人,非农业人口61476人。

安全生产工作基本保持稳定。2013全县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40起,死亡10人,受伤23人,直接经济损失370.9万元;同期对比事故起数减少353起、减少89.82%,死亡人数减少1人、减少9.09%,受伤人数减少2人、减少8%,直接经济损失减少105.88万元、减少15.21%。

社会治安进一步加强。城区电子视频监控工程稳步推行,对城区主要道路、广场、车站等公共部位和有独立院落的单位安装摄像头并进行全天候监控,大大提高了城区的社会治安管控能力。不断加强对公共场所、特种行业、危爆物品的监管力度,在预防和减少可防性案件方面收效明显,完成了城内宾馆安装前台信息设备系统,联网率高达100%。全年立刑事案件1185起,破获336起,办理行政案件901起,治安拘留533人。受理各类经济案件25起,立案22起,破案17起,抓获犯罪嫌疑人21人。

注:1、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。
    2、生产总值、各产业增加值、各行业产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,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