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市统计局>统计公报>区县公报

2015年慈利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
来源: 发布日期: 2016-05-25 作者:

 

2015年,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等不利影响,全县上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,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,积极有效应对困难挑战,扎实推进稳增长、调结构、促改革、惠民生各项工作,全力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平稳有序发展,为建设区域经济强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
一、 综合

经济总量稳步扩张。初步核算,2015年全县生产总值1515724万元,比上年增长9.2%。其中:第一产业增加值257595万元,增长4.1%;第二产业增加值490975万元,增长5.5%;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425221万元,同比增长6.3%;第三产业增加值767154万元,增长13.4%。全县人均生产总值24746元(按常住人口计算),按2015年平均汇率折算约为3973美元。按2010年不变价计算的全县生产总值为1316355万元,人均21492元。经济结构调整稳步推进,第一、二、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6.7:34.9:48.4优化为17.0:32.4:50.6。2015年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85.1%,比上年提高6.4个百分点。

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007人,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968人,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661人,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000人。组织开展技能、在职职工和创业培训班158期,累计培训6850人。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.89%。

二、农业

农业生产提质增效。2015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90925万元,比上年增长4.1%。其中:种植业产值221092万元,增长4.9%;林业产值37469万元,增长4.9%;畜牧业产值113453万元,增长1.5%;渔业产值13025万元,增长9.9%;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5886万元,增长5.0%。

2015年全县耕地面积65.4万亩,粮食种植面积93.14万亩,同比增长1.3%,通过狠抓双季稻生产“扩双增面”和开展中稻玉米高产创建及粮食产能田间工程项目显现效力,粮食产量稳步提高,总产量达到30.06万吨,同比增长1.5%;油料种植面积32.93万亩,增长1.5%,油料产量3.75万吨,增长1.6%,项目奖励资金逐年增加,产油大县地位进一步巩固;蔬菜种植面积14.97万亩,增长4.8%,蔬菜产量24.58万吨,增长8.4%,其中商品蔬菜基地面积达到7万亩;烟叶种植面积3.99万亩,烟叶产量0.49万吨。全年出栏肉猪50.55万头,下降3.5%;出笼家禽228万羽,增长3.6%;肉类总产量4.92万吨,增长3.5%;禽蛋产量0.99万吨,增长1.6%;水产品总产量0.68万吨,增长4.3%,其中大鲵养殖规模达到17.6万尾。

农业产业化扎实推进。不断进行结构调整,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,实行区域化布局、专业化生产、规模化建设,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力度。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285家,其中拥有省、市级龙头42家,实现农产品加工企业总产值30亿元,销售收入27亿元,利润2.2亿元,上交税金3868万元,发展基地45万亩,带动农户11.39万户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256个。

全年落实农机购置补贴850万元,共补贴农机具2200台套,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55.8万千瓦,增长3.5%;农机化作业水平明显提高,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0.1%,同比提高5.1个百分点,农机专业合作社达17家。农村用电量6252万千瓦时,农用化肥施用实物量8.66万吨。全年开工各类水利工程1349处,完成水利工程投资2.61亿元,完成土石方132万立方米,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.77平方公里,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.4千公顷,人均水资源4228立方米,人均用水量328立方米,解决饮水不安全4.79万人,农村居民安全饮水比率100%。

三、工业、建筑业

工业经济转型升级。2015年,全县全部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42.52亿元,同比增长6.3%。全县7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57.77亿元,同比下降19.4%,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21.75亿元,同比增长5.4%,上缴税收0.97亿元,下降23.1%。分企业类型看,国有企业完成总产值2.76亿元,增长28.7%,非国有企业完成产值55.01亿元,下降20.8%。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实现销售产值57.32亿元,下降19.7%,产销率为99.04%,其中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6.59亿元。全县规模工业实现利税总额3.28亿元,同比下降6.7%;利润总额1.76亿元,同比增长5.6%。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7家,亏损面12.5%。

2015年全县建筑业实现增加值6.66亿元,增长0.8%。

  四、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

  投资保持较快增长。2015年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4.88亿元,同比增长17.3%。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9.34亿元,增长2.5%。年内房屋竣工面积13.51万平方米,增长4.43倍。商品房销售面积6.28万平方米,下降47%;商品房销售额2.24亿元,下降50%。全年销售商品房567套,同比减少321套,下降36%。

  五、国内贸易

  消费市场持续繁荣。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1287 万元,比上年增长12.8 %。其中,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07321万元,增长12.8 %;乡村消费品零售额93966万元,增长12.7 %。按消费形态统计,批发业39148万元,增长13.0%,零售业373200万元,增长12.7%;住宿业18626万元,增长11.4%,餐饮收入70313万元,增长13.5%。按限额类别分,限额以上77127万元,增长13.3%,限额以下424160万元,增长12.6 %。限额以上法人批发零售业商品分类零售额中,粮油、食品、饮料、烟酒类19584万元,比上年增长8%,服装、鞋帽、针纺织品类6446万元,增长11.3%,日用品类2494万元,增长4.4%,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7651万元,增长12.3%,化妆品类1809万元,增长2.7%,金银珠宝类2969万元,增长10.1%,汽车类28313万元,增长25.2%。

   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。共签约重点招商项目18个,实际利用内资12.22亿元人民币,增长10.3%,实际利用外资920万美元,增长12.2%,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1514万美元,增长27.0%。

  六、财政、金融

  财政收入平稳增长。2015年全县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,达到10.01亿元,增长11.1%。完成地方财政预算收入6.85亿元,同比增长13.4%,税收收入完成7.5亿元,增长9.6%,其中入库国税收入3.36亿元,增长22.9%。全县完成地方财政预算支出39.16亿元,增长29.9%,其中医疗卫生支出3.94亿元,增长19.3%,农林水事务支出7.24亿元,增长36.4%,教育支出6.18亿元,增长12.3%,社会保障支出6.2亿元,增长26%,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0.56亿元,增长67.2%。

金融信贷走势稳健。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为167.26亿元,较年初增长18.5%,储蓄存款余额130.2亿元,较年初增长15.1%,占各项存款的77.8%;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为88.56亿元,较年初增长17.34%。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70.6亿元,增长11.2%,短期贷款16.27亿元,比年初增长39.5%。全年发放涉农贷款69.78亿元,增长21.58%。全金融机构盈利2.72亿元,增长13.8%,年末银行业主要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3.73亿元,比年初减少30.7%,不良贷款比率4.22%,下降2.52个百分点。

七、交通、旅游

  交通运输快速发展。全县年末公路里程3690公里,较“十一五”增长25个百分点。路网改造项目已完工4个108公里,即溪阳、慈茶、S304慈利段、岩泊渡大桥,在建4个65公里,即永安大桥、零龙、杨通、清江。全年完成交通固定投资4亿元。建成农村客运站4个,农村招呼站153个;改造客运码头12道,改造客渡船51艘;完成通畅工程61公里。全县行政村客运班线通达率达95%。

  全年火车旅客发送量34万人次,公路旅客运输量1334万人次,公路货物运输量887万吨,水路旅客运输量13万人次,水路货物运输量25万吨。

  旅游发展步伐加快。坚持旅游带动,全力推进全域旅游,拓展户外精品旅游线路15条,建成张家界大峡谷、江垭温泉、龙王洞、万福温泉四个4A级景区和五雷仙山、赵家垭风景区等精品景区,建成大水泉、龙峰山庄等生态农庄10个。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08.2万人次,增长14.8%,接待过夜游客人数243.76万人次,增长21.3%。实现旅游总收入24.28亿元,增长16.6%。完成旅游投资10亿元,着力将我县打造成“温泉之乡、道教圣地、休闲乐园”,旅游市场承载能力明显增强,旅游接待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。

  八、科技、教育

  科技创新效果明显。全县拥有高新技术企业和生产高新技术产品的企业15家,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值5.87亿元,增长40%,增加值2.09亿元,增长33.5%,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5.81亿元,增长80.9%。全年申请专利151件,授权专利77件。

教育事业成绩斐然。全县拥有普通高中5所,职业高中2 所(民办1所),教师进修学校1所,初级中学20所,九年一贯制学校14所(民办1所),普通小学37所,村小及教学点200个,幼儿园66所,在园幼儿1.83万人。全县拥有小学专任教师1612人,初中专任教师1334人,普高专任教师625人。本学年全县小学在校学生36924人,初中在校学生16549人,高中在校学生9302人。

教学质量稳中有升,2015年高考,全县专科以上累计录取3039人,录取率达94.23%,高出全省平均水平8.83个百分点。其中录取一本431人,二本796人,三本223人,专科1589人。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正考合格率达92.58%,高出全市平均水平7.7个百分点。中考合格率达76.1%,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.57个百分点;优秀率达49%,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。

九、文化、体育、卫生

  文化事业繁荣活跃。全县拥有广播电台1座,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座,公共图书馆1座,藏书量达8万册,博物馆1个,文化馆1个,艺术表演团体7个,全县广播、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为93%和99%,有线电视用户3.9万户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不断延伸,广播电视和农家书屋实现行政村全覆盖。组织开展“欢乐潇湘?幸福慈利”全县文艺汇演,精心创作排演的大型现代花灯戏《莫家寨》,代表张家界市登上了湖南省第五届艺术节舞台,结束了张家界20年无原创大戏的历史,得到省级领导肯定和观众好评。开展“送文化进景区”送戏下乡巡演60场次。农村公益电影放映7644场次,观众88万人次。城市广场电影放映680场次,观众1.5万人次。

体育事业健康发展。年末拥有各类体育场馆61个,游泳池8个,各种体育运动场55个,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面积98.9万平方米。全民健身运动参加人数18万人。拥有农民健身工程的行政村201个。竞技体育成果丰硕,捷报频传。我县参加省以上比赛中共夺得7金10银4铜的好成绩,参加市五运会比赛中获得40金18银11铜,并获金牌总数和团体总分以及奖牌总数三项第一的优异成绩。

卫生事业继续发展。年末全县拥有医院、卫生院44个,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304人,其中执业医师和助理医师769人,注册护士888人,实有床位2396个。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9.96%,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8.65‰,婴儿死亡率5.39‰。年末全县新农合参保人数达到547456人,参合率为99.03%。

十、人口、社会保障

  计划生育工作继续加强,人口总数控制较好。2015年末全县总户数244959户,户籍总人口703452人,其中男性361135人,女性342317人,男女性别比约为105:100,人口性别比例基本正常。城镇人口105464人。从人口年龄段的分布看,0-17岁118302人,占总人口16.82%,18-34岁149539人,占总人口21.26%,35-59岁280603人,占总人口39.89%,60岁及以上155008人,占总人口22.03%。年末常住人口61.3万人,城镇人口25.88万人,城镇化率42.2%。人口出生率为10.86‰,死亡率为7.89‰,人口自然增长率2.97‰。

  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,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。全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976元,同比增长9.8%,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35元,同比增长7.8%;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70元,同比增长11.0%。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3.2平方米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1.5%,商品零售价格指数101.5%。

民生投入不断加大,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完善。2015年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5.85万人,参加医疗保险2.9万人,参加失业保险2.5万人,参加工伤保险3.8万人,参加生育保险1.8万人,全年发放养老金38490万元,发放失业金549万元,支付医保、工伤、生育保险金分别为9214、963、231万元,社会化发放率100%。全县有城市低保对象9709人,农村低保43621人,农村五保对象4691人,确保城乡低保标准达到每人月292元和110元,五保分散供养标准每人年达到2900元。全年累计救助困难群众71.89万人次,发放社会救助资金12309万元,其中城镇低保金3398万元,农村低保金5760万元。发放城乡医疗救助资金836万元,救助5.73万人次。发放基本养老服务补贴对象3772人,覆盖率68.3%。年末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机构32个,床位2927张,收养人数2228人。全年销售福利彩票4780万元,筹集社会福利资金1798万元。

保障性住房项目稳步推进。新建公租房510套,改造城市棚户区570户,农村危房2531户。

  十一、生态建设、社会安全

生态环境逐步改善。专项整治行动力度空前,对城乡环境开展了全方位、多层次、广覆盖的“7+1”综合整治,城乡环境卫生达到全省一类县水平。城区空气质量达到Ⅱ级质量标准,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21天,空气质量达标率为95.3%;全县地表水质达标率100%。积极实施绿化提升工程,县城建成区绿化面积975.4公顷,绿化覆盖率29.2%。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6.53%,森林资源蓄积量达693.62万立方米,完成营造林面积10.2万亩,其中人工造林3.3万亩、低产林改造1.9万亩、封山育林5万亩。城镇污水处理率74%,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43.5%,农村垃圾集中处理率87%。

2015年全县万元GDP能耗为0.615吨标准煤,超额达到全省小康考评目标值。

安全生产总体稳定。强力推进矿山攻坚克难工作,减少矿山企业49家,其中关闭39家,完成矿山总数从142家减少到100家以内的硬任务,实现矿山安全事故零发生、零死亡。全年共发生各类事故33起,同比减少24起,下降51%。万人刑事犯罪率5.91,交通事故死亡率0.33,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9人,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.066,社会安全指数96.4%。